「許多族群在文化儀式上使用荖葉,做為重要的物質象徵,如噶瑪蘭族打獵敬 獻山神(中研院民族所,2012)、噶瑪蘭族請巫師占卜時會準備荖葉(bila)當 祭品(中研院民族所,2012)、阿美族的撒固兒部落捕鳥祭,頭目以荖葉沾酒, 口唸祝禱詞(王佳涵,2011)、阿美族任何儀式開始前,委託者必須備妥祭品中 包括荖葉(fila)(黃啟瑞、董景生,2009)、阿美族人驅病儀式由巫師將患者靈 魂喚回到荖葉上(明立國 2002)、阿美族酬神與祖先祭儀的儀式需準備荖葉(楊 仁煌、林靜玉,2010)、阿美族穀倉祭儀式結束後,祭師分享儀式中的祭品包括 荖葉(巴奈母路,2013)、阿美族海祭祭禱儀式準備荖葉……」摘錄自《從特色產業觀光定位台東荖葉的新可能性-張育銓·2017》
台東市、卑南鄉、太麻里鄉為台東縣種植荖葉最多的區域,生產量佔全台
八成以上,發展出台東完整的荖葉產業鏈。儘管荖葉產業鏈具有地方特色,但過去與檳榔一起使用的刻版印象,讓可以製藥或入菜的荖葉被「汙名化」。
如何推廣讓更多人重新認識傳統文化作物,或跟部落合作研發特色產業,讓傳統作物能有更多元的運用,為社區注入更多的視野與發展。
課程講師:張育銓 (台東大學公共與文化事務學系副教授)
課程日期:2021/01/14(四)1400-1630
課程地點
港口志工中心/众空間
(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石梯1-12號)
課程報名連結: https://www.surveycake.com/s/1wRYX
主辦單位: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
執行單位:節點共創有限公司